永辉超市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,2021年至2024年间累计亏损高达95亿元,而在2025年上半年更是创下除特殊情况外的最大亏损纪录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,永辉超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试图扭转颓势。
首要的举措是对门店进行大规模调改。2025年上半年,永辉超市共调改开业93家门店,截至6月30日,调改门店总数达到124家。这种调改不仅仅是店面外观的翻新,而是从经营理念、商品结构到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全面升级。单店调改成本高达800万元,上半年调改投入总计约7至8亿元。由于调改过程中门店需经历平均3个月的歇业装修期,无法产生正常营收,却仍需承担固定成本,这无疑给业绩带来了巨大压力。
永辉超市副总裁王守诚表示,虽然调改初期会带来一些异常费用,但这是为了提升顾客满意度而进行的必要投入。他坦言,这种经营模式的彻底革新,必然伴随着短期业绩的下滑。
除了调改门店外,永辉超市还果断关闭了227家长期亏损的门店。这一举措虽然带来了租赁赔偿、人员补偿等多重成本,但从长远来看,有利于优化门店网络,提升整体经营效率。关闭这些“尾部门店”是永辉超市“壮士断腕”的决心体现。
永辉超市还对供应链进行了深度改革,旨在建立“品质零售”的商品定位和合作共生的供零关系。公司完成了大量供应商和商品的升级汰换,超过五成的老商品被清仓处理,且这部分折价成本由永辉自行承担。首席商品官佘咸平解释称,虽然这种供应链的彻底革新在短期内影响了毛利率和利润表现,但从长远来看,有利于建立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供零关系。
自2024年6月开始,永辉超市向零售巨头胖东来求援,以胖东来模式对全国范围内的门店进行调改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全国已完成132家门店调改,占门店总数的25%。调改门店在商品结构、服务体验和员工政策上显著优化,取得了局部成效。然而,调改后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依旧存在。有观点认为,永辉“胖改”或会失败,原因包括模式水土不服、成本压力以及供应链重塑难度等。
尽管面临诸多挑战,但永辉超市的转型之路仍在继续。如何在曲折中前进,平衡好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的关系,将是永辉超市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,本文转载自MSN,【提供者:小熊财经 | 作者:任飞扬】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。
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qingcaohe.com/news/21023.html